從小養起理財的觀念是很正確的教學方式。 
但不要矯正過度反造成
「家長你要求我作功課。請付錢的情況」
這只是變成另一種勢利的情況,而失去原本小孩該有的童真以及真正的道德觀。那所失去的會更勝所教導到的事情。

更新日期:2007/02/03 04:09 記者: 李亮萱/台北報導

現代父母疼惜孩子,為了給孩子最好的,出手都頗為大方,養成小孩只會「錢來伸手」。不過,年薪數百萬的投信界高層,對孩子們的金錢則嚴格把關,甚至從國小開始就收看財經新聞,觀察通膨與央行利率走勢,對錢之計較,連大人都自嘆不如。

零用錢永遠不夠用

第一富蘭克林投信「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」經理人張森貴,從小孩懂事開始,就堅持「零用錢永遠不夠」的原則,不但每月只有200元,要用錢還得先提案。

張森貴表示,為了讓孩子從小建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,他常常帶著孩子讀財經方面的書籍,例如十二歲的韓國理財神童故事、窮爸爸富爸爸等等。每逢過年,張森貴也會帶著孩子到銀行存壓歲錢,並藉由存簿金額的變化,讓孩子知道儲蓄的意義。

張森貴雖是專業經理人,但為了跟七歲的女兒解釋什麼樣的股票可投資,他還用女兒熟悉的「養樂多」舉例:如果愈來愈多人喝多多,多多公司就愈賺 ,股價就會上漲,愈少人喝,獲利就減少,股價就會跌。讓投資理財的正確觀念,在日常生活中,潛移默化到孩子的理財觀裡。

做家事才有零用錢

普羅財經總經理黃賢楨也有一對懂得「東省西省」的兒女,這對兄妹不但把存錢當競賽,還爭相恐後做家事,賺取零用金。黃賢楨說,年僅五歲的小女兒,雖然一個月零用錢只有10元,但靠著做家事,每月零用錢都有剩餘。

就讀小六的兒子則是每天早餐陪老爸看財經新聞,對於貨幣走勢及經濟發展瞭若指掌,連老師都自嘆不如。夫婦倆都在金融界的黃賢楨表示,親子理財切忌兩套標準,也就是夫妻對於孩子的用錢觀念必須一致。當孩子有額外的消費需求時,一定要讓孩子「付出勞力」,了解賺錢的辛苦。帶孩子出門也不能見到就買,讓孩子更懂得珍惜錢財,才能有效運用。

這樣的教育下,黃賢楨的孩子連坐公車都會考慮距離與車資的經濟效益,看書也都先到書局、圖書館翻閱,若真的想買回家,則用勞力換取。黃賢楨說,雖然家中不虞匱乏,但孩子的理財觀念,這檔學校沒教的事,正是黃賢楨夫婦最急於灌輸給孩子的。

把握時間趁早投資

摩根富林明投顧協理邱可君的孩子雖然都還在學齡前,但她已為自己的小寶貝定期定額投資兩、三檔基金,對邱可君來說,「及早準備」是她為小朋友準備教育基金的主要法則。

邱可君表示,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往往是花費最多的階段,如果沒有長輩幫忙照顧,每月還要支付上萬元的褓母費。等到上幼稚園後,昂貴的學費幾乎已經沒有餘力從事額外的儲蓄或投資,提前規劃是唯一方式。

邱可君建議,定期定額不用多,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「把握時間」而已,每月只要拿出3000、5000元,就可利用錢滾錢為小朋友規畫教育基金,避免資金吃緊的窘境出現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202/4/a444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