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全球股市雖然回檔,仍有不少打著顧問公司、資產管理公司等名義的非法銷售機構,招攬境外基金的生意。金管會昨(6)日表示,透過非法銷售機構購買境外基金,不僅糾紛頻傳,更有投資人遭受財務損失,小心資金一去無回。

金管會上月初透過投信投顧公會發布新聞稿,說明購買非法境外基金,將面臨五大風險。在消息發布後,金管會、投信投顧公會接到投資人的詢問電話接到手軟,都在詢問親友推薦的、網路看到的境外基金是否合法,經查居然大多數都是非法的。

金管會指出,只要查到銷售非法境外基金,都會主動移送。依投信投顧法規定,銷售未經主管機關核准的基金,將面臨五年以下牢獄,以及最高5,000萬元的罰金。

金管會表示,目前常見的非法銷售機構,多以下列名義招攬客戶:包括:財務顧問公司、資產管理公司、基金銷售平台、國際顧問公司、國際投資人信託等,試圖與「投信」、「投顧」相類似的公司名稱來混淆投資人、魚目混珠。

非法銷售機構常用的促銷手法,則有電話行銷、親友推薦或同學關係多層次傳銷,有些直接舉辦說明會向投資人銷售境外基金。投資人在投資境外基金時應詳加注意。

至於要如何判斷境外基金銷售機構的合法性?

金管會指出,合法銷售機構只有投信、投顧、證券經紀商、銀行(或信託業)等管道,投資人可以從公司的名稱初步判斷銷售機構的合法性。

金管會表示,透過非法基金銷售管道購買境外基金不但糾紛多,還隱含很多風險,例如這家公司可能是空殼公司,未向任何國家主管機關申請核准設立等。

此外,也可能並未實際向境外基金公司下單,經理人可能任意挪用基金資產,並製作虛偽的投資報酬率來引誘投資人,投資毫無保障。

透過非法的銷售機構由於資訊不透明,或銷售人員刻意隱瞞,投資人常常無法瞭解應負擔的各項費用及計算基準,可能需要支付高額手續費或其他費用。一旦產生糾紛時,投資人也無法依相關法令尋求協助。


【2007/08/07 經濟日報】
記者李淑慧∕台北報導
http://money.udn.com/NASApp/bank/bankTipsContent?cl_id=1004&ct_id=81919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